睿 加 张佳妮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23年03月22日 第 06 版)
近日,第四届广东省江门市“乐业五邑”创业创新大赛之华侨华人创业创新赛成功落幕,来自海内外的华侨华人同聚赛场,为汇聚侨心侨力、共圆中国梦贡献力量。
记录侨乡风韵
来自香港的叶昌源是一名资深影视制作人,出于扩大项目知名度的考虑,他决定参与本次华侨华人创业创新赛。在他看来,如果能通过影视文化和媒体平台将华侨文化宣扬海外,对家乡发展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。
在江门打拼将近4年,充分领略侨乡独特的人文风采后,叶昌源萌生出拍摄一部江门本土电影的想法。为促进文化传承,他以近年来江门政府大力宣传的陈皮产业为主题,结合当今青年创新创业的潮流,选择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口吻去讲述这个故事。“我想借此部电影体现港澳、海归人士到江门创业的热情,表达江、港融合陈皮文化、弘扬侨乡精神的决心。”叶昌源说。
他的“江门故事”项目获得了企业组铜奖,并收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,其创办的天艺数码文化娱乐科技(江门)有限公司,也成功入驻江门市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。对于项目的未来,叶昌源充满信心。他表示,十分愿意继续参加类似比赛,不断完善项目,通过电影展示侨乡风韵和五邑文化。
唤醒沉睡村落
80后党员谢沃根退伍后,致力于家乡休闲旅游业的发展,成立了江门市领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,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“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”支持项目。虽然其负责的“凤仪里”旅游项目已小有名气,但为向更多人展示凤仪里的魅力与潜力,他仍然选择参加本次比赛。
20世纪初,青壮年们为谋生存纷纷选择去海外发展、创业,返乡后建造了众多中西合璧的碉楼、居庐。但随着越来越多居民移居海外,江门出现了许多“无人村”。这些碉楼逐渐无人问津,凤仪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谢沃根初见凤仪里,就遗憾这些千姿百态的碉楼被人遗忘,因而决心要修葺碉楼,让它们焕发生机。“我对家乡感情深厚,希望能够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作出一些贡献。”谢沃根说。
在他看来,这份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萦绕在所有华侨华人心间,“不管走到哪个地方,华侨华人的心始终与祖(籍)国和家乡连在一起,这条情感纽带促使他们返回家乡,投身到祖(籍)国的发展建设中。”“凤仪里”旅游项目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借助旅游业发展,吸引更多侨胞回国共建江门。
凤仪里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,碉楼的风采也再次被人们所知晓。但路漫漫其修远兮,他表示,下一步会继续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,为乡村振兴不断作出贡献。
传承古法工艺
获得企业组银奖的“水禾豆古法酱油”项目负责人黄小凤虽随家人移居国外,但假期总会选择回国。在她看来,国内的生活比国外更为便利。“当我从国内带回的物品被外国人称赞时,我都会很骄傲地说,‘这是中国制造!’”
在海外生活的时日里,黄小凤发现,加拿大居民往往会选择“日本酱油”。由于家里传承了香港某酱园的技艺,她经常思考一个问题——日本酿酱技术明明源自古代中国,为何在国际上却更受欢迎?
久而久之,一个念头在黄小凤心里萌生,“我们这代人应该重新诠释‘中国制造’。除了技术升级,我们也要讲好中国故事,让大家知道,我们才是酱油文化的创始人,中国也有自己的高端品牌酱油。”
抱着这样的想法,黄小凤选择回国参加比赛以完善项目设计、扩大品牌影响。在比赛中,她深刻感受到了“满堂青年,朝气蓬勃”的场景,也收获和成长了许多。对于江门得天独厚的“侨”资源,她认为,“‘侨’为我们搭了一座桥,让我们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与潜在商机。”关于未来,她表示自己仍会坚持做好古法酱油工艺,弘扬中国传统酿酱文化。
12-09
粵港澳媒體灣區行|創業成本是香港的1/10 江門成港式服務業北上新陣地
5日上午,「同心築夢·共謀發展」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門,分別走訪了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、長堤歷史文化街區。(盧靜怡攝)(大公文匯網 記者 盧靜怡、凱雷 廣州報道)5日上午,「同心築夢·共謀發展」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門,分別走訪了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、長堤歷史文化街區,感受江門濃
12-09
江門不少舊建築活化後引進文創商店等 有港人看中當地低廉成本選擇回鄉創業
廣東省江門市有「世界僑都」之稱,保留了不少舊建築,加上低廉成本,吸引港人回鄉發展。江門蓬江區的三十三墟街,兩年前因內地熱播劇集《狂飆》在這裡取景,成為網紅打卡點。這一帶街道有600年歷史,逾千幢清末民初年代,僑胞出國丟空的舊建築,近年經過翻新活化,引進咖啡室、文創商店等,成為歷史文化街區「啟
11-30
五邑乡情第119期
龙年腾龙连五邑,乡情寄雁遍四方。青年人一直是本刊关注的重点,《少年中国说》栏目从青年视角宣传介绍“少年中国说”系列活动,并透过活动挖掘、展示背后故事,形成中华文化精神力量。《人在江门》栏目讲述港澳台侨华裔新生代在江门创新创业、居住生活、学习等方面故事。
03-25
珠西创谷累计孵化逾300家企业 孕育科创企业的“沃土”
8年前,在香港科学园工作16年后,祖籍江门台山的马振富收到了一份来自家乡的邀请,希望他能在江门从事创新创业基地的孵化工作。当时,怀着建设家乡的热情,马振富欣然应允。跨越珠江口,160多公里,马振富回到江门成立了珠西创谷(江门)科技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珠西创谷”),经过数年发展,如今这里已累计孵化企业319家